业主应要求报价单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材料的各项要素。装修期间注意核查相关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购。偷换计量单位这一招一般业主是最难看穿的,因为业主很少注意到报价单上的单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偏差很大。业主应要求按照实际面积来算,比如衣柜、鞋柜等,尽量少以“项”为单位,免得在装修过程中出现误差。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购买100平方米的地板,损耗的面积应控制在2平方米至4平方米之间。
装修报价单里藏玄机有多少猫腻要看透
一说到装修,好多人的头都大了。原因很简单,装修里的猫腻太多了,让人防不胜防。
申存装潢
猫腻一:报价单里藏玄机
装修业主最先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看不懂报价单。业内人士表示,普通业主要看懂装修报价单的确不容易,因为看似明明白白的报价单隐藏着不少专业知识,不规范的装修公司就可能借此做文章,设下陷阱等着业主。
拉低某个单项价格
业主一般会事先向已经装修的朋友求教,或是到市场上去了解某项材料的价格,但他们了解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比如业主知道地板、瓷砖目前的单价,但是并不一定了解地板安装、贴瓷砖的人工费用,于是他把地板、瓷砖的价格砍下来了,却在人工费用上吃了亏。所以业主看装修报价单,不要只盯牢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而是要综合人工、损耗等各方面费用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来看。
“遗漏”某些硬装修主材
装修报价单上被刻意遗漏了某些主材,业主被这种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单吸引而爽快签约,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将为装修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加钱。要化解这一风险,业主必须要求装修公司在装修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自己。
模糊品质、级别、规格
这是不规范的装修公司较为常用的伎俩,虽然写明了需要某些材料,标明了材料需要的数量,但是却没有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什么品牌、什么规格的材料。业主应要求报价单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材料的各项要素。装修期间注意核查相关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购。
偷换计量单位
这一招一般业主是最难看穿的,因为业主很少注意到报价单上的单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偏差很大。比如定做一个鞋柜,报价单上写着“主材:8毫米玻璃搁板+1厘米钢化玻璃+镜子+辅料,单位:项,数量:1”貌似很合理,其实关于鞋柜的尺寸大小没有说明,就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业主应要求按照实际面积来算,比如衣柜、鞋柜等,尽量少以“项”为单位,免得在装修过程中出现误差。
施工工艺含糊不清
光看数字、不看文字说明是大部分业主在查看报价单时常犯的毛病,总觉得一个数字差错会造成损失,而文字说明肯定没法做手脚,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墙面涂层施工、地板施工、下水管道施工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艺要求,中间漏过一道工序,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麻烦,墙面掉漆、卫生间渗水等问题大都是装修施工工艺不过关导致。因此,业主最好多学一点装修常识,尽量了解关于室内装修的各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定期去装修现场了解进程,这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专家建议:报价单要“三看”
一份内容较为完整的装修报价单,包括装修预算附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预算协议(说明业主自购、装饰公司代购的材料以及此材料的型号、等级、品牌、单价等)、客户主材表(业主自购的主材列表)和装修报价表(除了所有材料的报价,还有详细的施工标准),一般的业主要看明白实在有点头疼。没有时间和专业常识的业主千万不要只盯牢价格,因为你讨价还价的结果只是占了小便宜,更何况不同公司选用不同材料、运用不同计算方法最后得出的总价可比性并不高,可以用以下“三看”来防范报价单猫腻。
一看设计图纸,因为这是装修房子的总规划。你可以先不看报价单,要求装饰公司根据设计图把所有需要用到的材料都在报价单中标注出来,并在合同中详细注明自购以及代购的材料,然后打定主意不对设计做任何改变,那么最终你的装修费用将和你的报价单费用非常接近。
二看主材,因为主材费用占据了你装修支出的大头。你事先了解市场上通用的主材或者你喜欢的主材规格、价格、款式、品牌等,看报价单详细清单的时候首先看主材是否有问题,是否已经说明白。
三看施工工艺,因为它决定了房子的装修质量和使用寿命。装修之前你得对室内装修的大体施工工艺有所了解,知道墙面涂层要刷几次、地面处理分几道工序。
猫腻二:材料上面动手脚
装修材料的好坏,多少决定着装修公司的利润高低,所以,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成为不良装修公司的常用手法,业主自己采购材料时,更容易遇到不法商家的“忽悠”。
地板“短斤缺两”
据业内专家介绍,同一规格的每块地板的长度、宽度是相同的,但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不可能与房间所要铺设的面积刚好匹配,所以一些地板就要切割,比如90厘米长的地板,如用了80厘米,剩下的10厘米就得拼凑到其他地方,如无法拼凑,就不能使用了,这就造成损耗。按照行规,消费者铺完地板后,仍完整的地板是可以退货的,为了不让消费者退货,有些地板品牌的安装工就采用增加损耗的方式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如故意多切割完整的板等。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板本身就“短斤少两”。比如本应该是90厘米长的板,但一些厂商提供的产品每块都只有85厘米。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只数地板的数量,却未测量每块地板的长和宽。这样,最终使用的地板数量将增多不少。比如预测时只要用80平方米的面积,但最后实际却用了90平方米,消费者最终也只得多掏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专家表示,通常地板铺设的损耗仅有3%至4%,利用率较高的甚至可以降到2%。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购买100平方米的地板,损耗的面积应控制在2平方米至4平方米之间。另外,方形房间铺设地板的损耗会小些,而圆形的损耗则会高些。如果消费者发现铺设的地板面积比房间面积大了5%橱柜低价陷阱
目前橱柜一般按延米报价,有的品牌打出5折、4折的报价吸引消费者,但很多消费者订购其产品后会发现,如果对橱柜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增加或更改配件,厂家就会列出一大堆补款清单,发现实际支出与报价单上的预算相差很大。
业内专家提醒装修业主,橱柜的配件如台面、拉手、拉篮等价格相差很大,一些厂家通过做低橱柜价格,拉高配件价格的办法获取利润,消费者如果只订橱柜,不选用其指定的配件,厂家肯定不答应。所以消费者最好选择知名品牌的橱柜,对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品牌要留个心眼。
配件随意报价
装修的配件往往被业主忽视,但其实配件是商家最容易“忽悠”消费者的产品。在很多建材市场,商家一般把主材的价格都标得很清楚,但配件大多不明码标价,商家看人报价,有时价格可能相差数倍,有的商家还把假冒的配件冒充名牌卖给消费者。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最好到正规的建材卖场购买配件。
皮尺会“变魔术”
购买某些材料时要用到皮尺、磅秤、计算器等计量工具,一些不法商家用做过手脚的工具坑蒙消费者。比如,标为1米的皮尺其实只有0.9米,有的长皮尺中间被裁掉一段,有的计算器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数字。很多消费者在讨价还价时很精明,但在随后的计量时却不够细心,被商家利用。业内专家提醒业主,购买材料最好自己带好计量工具。
猫腻三:施工工艺“拆烂污”
装修业主没法整天呆在施工现场,一些施工人员就此乘机偷工减料,这样,施工队省了材料和人工,却留下了质量隐患给业主。
一般来说,隐蔽工程是最能偷工减料的,只要一封闭,业主短期内就无法发现。比如,电线不穿管、地板格栅不找平。其他如墙面涂料和木器油漆故意少涂遍数。业内专家建议业主一定要与施工人员明确隐蔽工程必须验收后再封闭。
装修公司报价差别这么大其中猫腻是什么呢
很多装修的业主在选择装修公司的时候,都会首先看一下装修公司的报价。低价一直都是非常吸引人目光的。但如今装修行业鱼龙混杂,随着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招揽客户,手段层出不穷,致使装修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陷阱,让装修业主防不胜防。装修公司报价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那么装修公司报价差别这么大呢?其中有哪些猫腻呢?本文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一、虚报工程量
由于算准了装修业主不太懂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所以在报价时对工程量大致估算,多设项重复计价等手段赚昧心钱。这里多一点,那里多一点,汇总起来多报许多。业主应要求装修公司或施工队提供工程量的计算书,与设计图进行核对,必要时与施工方一道去现场丈量核对,确定每个单项价格。
二、故意漏报项目
很多装修业主签的装修报价单上,总是会被刻意遗漏掉某些主材,而经过“加工”的报价单,还可以因为整体价格报价合理,让业主爽快签约,从而造成业主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不得不为装修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往外掏钱。建议装修业主先小人后君子,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装修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自己。通常比较容易被遗漏的主材是背景墙、吊顶等用于角落的材料。
三、模糊主材
同一品牌的同一类主材有时也分一级品、二级品,期间存在的差异较大。至于同一“项”内容的实际意义则更是可以大做文章。材料价格是报价的基础,要把单价和产品的规格配套起来看费用,报价单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说明材料的各项要素,能具体化的计量绝不模糊。装修期间要注意核查相关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购。
四、施工工艺
墙面涂层施工、地板施工等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艺要求,中间漏过一道工序,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麻烦。多了解一些装修常识,了解关于室内装修的各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或定期去新房装修现场了解进程。但更好的办法是聘请一家有资质、专业性强、施工人员稳定的装饰公司为自己服务。
五、拉低单项价格
业主通常会事先了解一些价格信息,但这往往还不够全面。有些业主即使知道当前地板的市场价,但却未必知道地板安装的人工费用,所以总在砍下地板价格后,又在人工费上吃了亏。建议装修业主在看装修报价单时,如果发现某个价格特别低,那么,就要马上审查其他项目的价格,以避免装修公司用这些价格来抵消原本被砍下的优惠价。
以上就是关于装修公司报价差别这么大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装修合同中的价格陷阱有哪些
家装预算常见陷阱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拉低某个单项的价格
听多了家装公司的猫腻,业主都会事先向已经装修的朋友求教,或是到市场上去了解某项材料的价格,可是他们了解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比如有个业主知道地板、瓷砖目前的单价,但是他并不一定了解地板安装、贴瓷砖的人工费用,于是他把地板、瓷砖的价格砍下来了,却在人工费用上吃了亏。
天津星艺装饰教您见招拆招一:看家装预算单,不要只盯牢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而是要综合人工、损耗、机械等各方面费用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来看,如果发现某个价格特别低,那么你就得审查其他项目的价格了。要把单价和产品的规格配套起来看费用,要求报价单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材料的各项要素。装修期间注意核查相关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购。
2、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偷换材料计量单位
这一招对于非专业的家装业主来说是最难看穿的,因为业主很少注意到报价单上的单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偏差很大。比如定做一个鞋柜,报价单上写着“主材:8毫米玻璃搁板+1厘米钢化玻璃+镜子+辅料,单位:项,数量:1……”貌似很合理的样子,其实关于鞋柜的尺寸大小没有说明,就给后来的装修者留足了钻空子的机会。
见招拆招二:国外的装修预算一般都是按照实际面积来算的,事先说明所有装修材料,然后根据每平方米需要的装修费用再乘以房子总面积,就得出了装修总价。国内的室内装修虽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但在很多项目上还是建议按照实际面积来算,比如衣柜、鞋柜等,尽量少以“项”为单位,免得在装修过程中出现误差。
3、知而不言 言而不尽——遗漏某些硬装修的主材
这恐怕是很多家装业主遭遇过的问题。家装报价单上被刻意遗漏了某些主材,业主被这种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单吸引而爽快签约,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将为家装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往外掏钱。这是不规范的装修公司较为常用的伎俩,虽然写明了需要某些材料,表明了材料需要的数量,但是却没有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的、什么品牌的、什么规格的材料。
招拆招三:受访的业内人士都建议业主先小人后君子,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家装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家装公司还是业主自己。通常比较容易被遗漏的主材是背景墙、吊顶等用于角落的材料。
陷阱4、表里不一,虚有其表——施工工艺含糊不清
光看数字、不看文字说明是大部分业主在查看家装报价单时常犯的毛病,总觉得一个数字差错会造成损失,而文字说明肯定没法做手脚,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墙面涂层施工、地板施工、下水管道施工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艺要求,中间漏过一道工序,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麻烦,墙面掉漆、卫生间渗水等问题大都是装修施工工艺不过关导致。
装修公司预算表的猫腻,装修公司预算表的猫腻有哪些
装修公司出的装修预算表猫腻1:漏报装修工程项目这是常见的伎俩,有意的去少报装修工程项目,先以装修低价与业主签下装修合同,先跟你签了单再说,签单之前给你说的天花乱坠的,跟你各种低价诱惑,看你中不中招,待新房装修施工进行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以前期出装修报价单时疏忽漏报为由,会跟你道歉,说什么当初没想到,又会跟你说这个装修工程不做,后期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后期会有什么隐患,然后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你追加装修工程款。而装潢公司在这个猫腻上会漏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会故意漏掉某些不起眼的工程项目,如:踢脚线,防水,墙面钻孔、等。(报价单中有时有:工作量以实际为准的字样),让你无处说理。
装修公司出的装修预算表猫腻2:装修材料品名规格不详
写了却含糊其词,比如只写明**牌聚酯漆,**牌铝扣板,但是其中并没有加以更深入的说明。同一品牌的材料,又可以分为许多的型号和规格,一个产品线很全的油漆品牌,所拥有的聚酯漆应该有很多系列,高中低档都有。同品牌的铝扣板,可以有喷涂、滚涂、覆膜三种,各品种之间价格差异悬殊。一定要具体写明材料的具体信息。有品牌、型号的要写明具体型号,如“安洋D300室内门”。一些确实无法规定品牌、型号的材料要写明具体的规格材质,如“3×4cm杉木龙骨”。
干脆什么都不写,只写了装修项目,至于用了什么样的装修材料没作任何说明,留在那等你来填空。
还有一种情况是混淆概念,比方说做橱柜,柜体板没写明具体的品牌,而是用E1级来代替,E1只是一个甲醛释放的标准,怎么可以用它来表示,类似的例子还有用AA**来表示木工板。